El Popola Ĉinio>

引喻(aludo)

| 2014-08-15
Bookmark and Share

    引喻(aludo,本义“暗指”)是引用典故或谚语、格言等作喻体(即比喻中的比喻物)暗指某一事物(即比喻中的被比喻物,也就是本体)的一种比喻,所以引喻有时也可译为“引用典故”。实际上,引喻就是我们常说的借古喻今或借此言彼。引喻的特点是:1. 不出现比喻词(如kiel),也不出现本体(在这一点上,它不同于一般的比喻);2. 不注明出处,不一定要引用全文,往往只把原来的故事或谚语、格言等中个别关键的词语揉合在自己的语句中,且常有转义或引申(在这一点上,它又与引证不同);3. 所引用的典故、谚语、格言等应尽可能是人所共知的,否则就会使人难以理解。

 

    当然,人们懂得的典故或谚语、格言等有多有少,因而作者或说话人在使用引喻时常要冒不被人理解的风险。在被这一部分读者或听众理解时,他可能会失去另一部分读者或听众,但他应该假定读者或听众有一定的共同文化和文学修养,否则任何引喻他都不能使用。这就要求作者或说话人熟悉自己的读者或听众,努力做到使所用的引喻为尽可能多的读者或听众所理解。

 

    引喻可以通过所引用的典故或谚语、格言等把现实的事物与史实或人们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因而具有暗示力。它寥寥数语,就能引起读者或听众丰富的联想,从而产生言简意赅或机智幽默的修辞效果。

 

    据说有一次西班牙大使设宴招待英国著名外交家切斯特菲尔德(Chesterfield, 1694-1773)勋爵。席终,主人起立为他的西班牙国王举杯祝酒。在祝酒词中他把西班牙国王比作太阳。法国大使随后为法国国王祝酒,把他比作月亮。然后轮到切斯特菲尔德祝酒。他说:“诸君已先我占有天上最光辉的形象,我又不能把我的皇家主人比作星星,因为它们太小了,所以请允许我把英国国王比作约书亚。”

 

    对于一个熟悉《圣经》的人,切斯特菲尔德所引用的这一《圣经》典故可以显示出他的惊人的急智。“约书亚”(Josuo)一词可以在听话人心中唤起有关这位以色列人首领的整个故事:他如何使日月停留在天空不动,以便以色列人能在日落前打完那场大仗并征服他们的敌人(见《圣经•旧约》《约书亚记》第十章)。这是运用引喻的一个绝妙的例子。

 

    在拙译世界语版的《周恩来传略》(Profilo de Zhou Enlai)第九章的开头有这样一句话:“Mao Zedong malfermis Pandoran Skatolon en 1966.”(毛泽东在1966年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在这句话中作者借“malfermi Pandoran Skatolon”暗指发动文化大革命所造成各种意想不到的恶果。“Pandora Skatolo”典出希腊神话。普罗米修斯从天上窃取火种给人类之后,主神宙斯为了惩罚世人,命令赫菲斯托(Hefesto, 火神和锻冶之神)用泥土制作了一个妇女,取名为“潘多拉”。宙斯把她嫁给普罗米修斯,嫁妆是一只装有各种灾难和礼品的密封的盒子。婚后潘多拉为好奇心所驱使,打开了盒子,放出了各种灾难和礼品。由此,“潘多拉的盒子”就成了“一切灾祸的根源”的同义语。《周恩来传略》原文是用英文写成的,主要供西方人阅读。作者在这里巧妙地运用了这一在西方家喻户晓的引喻,是非常恰当的。

 

    再如,当一个人要表达“我在施恩于忘恩负义的人”这个意思时可以这样说:“Mi dorlotas serpenton sur mia brusto”(我在怀中温暖毒蛇)。这也是运用引喻的一个例子。“dorloti serpenton sur sia brusto”典出《伊索寓言》中的《农夫与蛇》。一个农夫怜悯一条在冬天冻僵的毒蛇,把它揣在怀里,毒蛇苏醒过来就把农夫咬死。《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中也曾引用过这个寓言故事(见世界语版《毛泽东选集》第四卷p. 289)。不同的是,《毛泽东选集》中引用的《农夫与蛇》这篇寓言故事是以引语形式出现的(该文简单地介绍了这篇寓言故事的情节),而“dorloti serpenton sur sia brusto”一语则是以引喻形式出现的。

 

    柴门霍夫在其有关世界语来源的一封信(Pri la Deveno de Esperanto)的结尾部分这样写道:“Mi sentis, ke mi metas sur la karton la tutan estontan trankvilecon kaj ekzistadon mian kaj de mia familio; sed mi ne povis forlasi la ideon, kiu eniris miajn korpon kaj sangon, kaj … mi transiris Rubikonon.”(我感到我是在拿我和我家庭的整个安宁与生存冒险,但是我不能放弃这一理想,它已经渗入我的身体和血液中,我……终于渡过了卢比孔河)。文中的“transiri Rubikonon”(渡过卢比孔河)也是引喻。卢比孔河是公元前一世纪时高卢与意大利之间的分界河,武装力量不得走过。公元前49年高卢总督恺撒未经元老院批准率军走过了卢比孔河,从而爆发了长达四年的战争。后世用“渡过卢比孔河”作出最后抉择,有“采取断然行动”,“破釜沉舟”之意。

 

    下面再举一些世界语中常可用作引喻的词语:

 

    kabei 像Kabe一样突然完全离开世界语运动

 

    此语源出世界语运动史实。Kabe是波兰著名世界语翻译家及文体家,在早期世界语文学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但后来突然完全退出了世界语运动,放弃了世界语译作和创作,各国世界语者为此感到惊异。动词kabei就是由Kabe的名字加动词词尾构成的。

 

    ora ŝlosilo 贿赂

 

    源出西方谚语:Ora ŝlosilo ĉiun pordon malfermas.(金钥匙能打开每一扇门;金钱能买通一切。)

 

    kalkano de Aĥilo 唯一致命的弱点;要害

 

    源出希腊神话。阿基里斯(Aĥilo)是海神的女儿忒提斯(Tetisa)所生。他幼时被母亲用手抓住脚后跟倒提着在冥河水中浸洗,因而全身除脚后跟外刀箭不入。后来在特洛伊战争中他恰恰因脚后跟中箭而亡,因而在西方就有了这一惯用语。

 

    Aŭgiaj ĉevalstaloj 极肮脏的地方;藏垢纳污之所

 

    源出希腊神话。厄利斯国王奥吉亚斯(Aŭgio)有许多马厩,这些马厩三十年没有打扫过,马粪堆积如山。大力士赫拉克勒斯(Heraklo)引来河水一夜之间把马厩冲洗干净。

 

    fadeno de Ariadna 能帮助解决复杂问题的办法

 

    源出希腊神话。雅典英雄忒修斯(Tezeo)要进迷宫去杀死吃人的怪物,但害怕进去后出不来。克丽特王米诺斯的女儿阿丽阿德涅(Ariadna)就给他一把利剑和一个线团,让他拖着线进入迷宫。忒修斯杀死怪物后就顺着这根线走出迷宫。

 

    porti sian krucon 忍受苦难

 

    源出《圣经•新约》。据载耶稣曾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把人钉死在十字架上是古罗马的一种酷刑。被判死刑的犯人必须自己背着十字架走向刑场。

 

    kiso de judaso 阴险的背叛;虚假的好意

 

    源出《圣经•新约》《马太福音》第二十六章。犹大(Judaso)是耶稣的一个门徒。他为了三十块钱而出卖耶稣,带领罗马的犹太教大祭司的人去捉拿耶稣,约定以亲吻为暗号,他亲吻谁,谁就是耶稣。耶稣因此被抓走钉死在十字架上。

 

    la malpermesita frukto 禁止使用或接触的诱人的东西;非法的逸乐(尤指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源出《圣经•旧约》《创世纪》第三章。夏娃受蛇(魔鬼的化身)的诱惑吃了上帝禁吃的果子,而且还给亚当吃了,于是他俩都受罚成了凡人。

 

    kanto de cigno(诗人、音乐家等)最后的杰作

 

    源出古希腊传说。据说天鹅一生只在死前鸣叫一次。古罗马政治活动家、西塞罗(Cicerono,前160-前43)在他所著的《图斯库姆谈话录》中写道:“他(苏格拉底)说,献给阿波罗(太阳神)的天鹅,从阿波罗那里得到预言的才能,天鹅预见到死亡对它们来说是幸福,于是它们歌唱着,愉快地死去。所有善良和英明的人都应该象天鹅一样去做。”他还在《论演说》中说:“他(演说家利金尼•克拉苏)的最后一次演说犹如天鹅之声。”

 

    ursa servo 帮倒忙;弄巧成拙

 

    源出俄国作家克雷洛夫的寓言《隐士和熊》。熊看到朋友(隐士)额上有只苍蝇,便捡起一块大石头朝他的头砸去,结果把朋友砸死。

 

(编辑:刘子佳)

Komento

Gastlibro

Kontonomo Anonimulo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