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荣文集》出版座谈会在天津召开

 
劳荣1980年肖像

2008年1月22日,天津市作家协会、天津市文联、天津市解放区文学研究会、天津日报社和天津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联合召开了“《劳荣文集》出版座谈会”。天津市的作家、评论家、学者以及劳荣的亲属四十余人出席了会议。天津社科院副院长荣长海到会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杨匡汉出席并作主题发言。《今晚报》老社长李夫、老作家周骥良、冉淮舟、刘怀章、王玉树,天津世界语协会负责人高成鸢、《天津日报》文艺部副主任宋曙光等发言深切追忆了作家、诗人、文学翻译家、世界语前驱劳荣的革命经历,高度评价了他对我国文学事业及推动世界语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天津市新闻界老同志石坚、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陈传才分别作了书面发言。天津市解放区文学研究会会长张学新主持了座谈。

劳荣(1911—1989),原名李守先,笔名劳荣,取义“劳动光荣”。他是农民的儿子,出生于上海。因家境贫困,孩童时代只能入“上海贫儿院”读书。他是靠自学成材,用业余时间从事文学创作和翻译的。1933年劳荣参加创建了南京世界语学会并当选为执行委员,1935年他开始发表抗日救亡的诗文及翻译东欧的文学作品。1937年,他参加了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宣传部的工作。1938年2月,他到天津欲去延安未成,留在天津;先在英文《华北明星报》任校对,后在《每月科学》杂志、《科学知识》杂志任编辑长,抗战胜利后在《大公报》任英文翻译兼“大公园地”主编。在《大公报》工作期间,他的住所曾经作为地下党干部往来的临时食宿处,使他们躲避了国民党当局的追捕,为保护干部提供了便利。1948年,他带领全家去了解放区。1949年1月16日,他随解放大军重新进入天津,参与了《天津日报》的创办,先后任天津日报社副刊组编辑、组长等。1949年7月,他参加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成为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的第一批会员。1951年当选为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理事。60年代,他被调到天津市文联,任《新港》文学杂志编委、副主任等;从1963年开始至1989年去世连续任天津市政协委员。

《劳荣文集》共10卷,前4卷是文学创作,收入了30年代以来创作的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作品。后6卷是翻译文学作品,收入了30年代以来根据世界语、英文、俄文本翻译出版的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集22部。

劳荣给世界语培训班讲课
劳荣和世界语友人合影
劳荣坚持在业余时间从世界语翻译
外国进步文学作品
劳荣在天津世界语协会成立大会上
讲话世语
劳荣在天津世界语协会筹备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