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希望同行”
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成立六十周年


 

2011年5月20日上午,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成立六十周年纪念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会议首先播放了“与希望同行”视频短片,回顾了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成立六十年来的历史。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会长陈昊苏在大会上致辞,中国外文局常务副局长、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第一副会长郭晓勇做大会主题报告。同时,为表彰为中国世界语运动做出贡献的杰出人士,特授予李士俊、谢玉明、谭秀珠、李森四位同志“中国世界语运动终身成就奖”。

到会祝贺的嘉宾有:中国外文局局长周明伟,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副会长史秋秋,国际世界语协会前主席科尔塞蒂,冰岛大使馆公使,匈牙利大使馆文化参赞,波兰大使馆文化参赞,蒙古国总统办公室主任;此外,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北京外国语大学,美国,日本,韩国,蒙古国等世界语协会,以及各省、市、自治区世界语协会均派代表到会祝贺。

1951年3月11日,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在北京正式成立。全国世协的首任会长是中国文化界的先驱之一,时任国际出版总署署长的胡愈之先生。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郭沫若副委员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给予了中国的世界语运动有力支持。楚图南、巴金、叶圣陶、冰心、夏衍等文化界知名人士对于世界语运动的成长,也倾注了巨大热诚,推动着这一承载着友谊和平乃至文明进步使命的运动走向了持久的成功。

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是中国外文局所属的全国性学术团体,其工作的宗旨是开展世界语的学习、研究、推广宣传并开展学术交流,促进世界语在将来成为更具影响力的国际辅助语;用世界语为中国的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服务,并通过增进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理解沟通,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事业奋斗。在世界范围内,中国的世界语者已经成为世界语运动的主力之一,为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做出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世协在1986年和2004年先后承办两届国际世界语大会,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大力支持,彭真委员长和吴邦国委员长分别担任了两届大会的最高监护人。两届大会的成功举办,受到了国际世界语协会的称赞,推动了国际世界语运动的发展。

关于世界语:

1887年,波兰医生拉扎鲁·路德维克·柴门霍夫(Łazarz Ludwik Zamenhof)博士在印欧语系的基础上创制的一种国际辅助语。他希望人类借助这种语言,达到民族间相互了解,消除隔阂、仇恨和战争,实现平等、博爱的人类大家庭;旨在消除国际交往中的语言障碍,为各民族提供一种平等的、便捷的交流工具。世界语从未主张要消灭、取代各民族语,而是主张在各个民族内部使用民族语,在国际交流时使用世界语。这种以希望命名的世界语,因为比较容易学习掌握,很快在欧洲获得一定程度的流行,并被誉之为“国际普通话”。

现在世界语已传播到120多个国家。约有一千多万人掌握和使用这种语言,已被应用于政治、经济、文教、科技、出版、交通、邮电、广播、旅游和互联网等各个领域。目前,世界语还处于推广阶段,它的应用范围还是有限的。随着世界语的不断推广,一定会有更多的人认识到世界语作为国际辅助语的作用。

1905年起世界语传入中国,受到当时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的欢迎。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许多世界语者投身于民族独立、社会进步、人民解放奋斗的革命运动中,创造了中国世界语运动的光荣传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瞿秋白、张闻天、毛泽东等同志都曾经给予世界语运动的这种光荣传统以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120多年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世界语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促进和平、发展、合作的有效工具。已经进入又一个60年的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将继续组织全国世界语者,向国际世界语界介绍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宣传我们的和谐世界理念,同时,积极参与到对外交往中,与各国人民建立相互理解和友谊,同各国世界语者一道,为实现世界语的和平理想和人类的美好理想而不懈努力,共同建设和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