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和世界语

侯志平

 

鲁迅是世界上最早支持世界语的伟大作家之一。早在本世纪初,世界语刚刚传入中国,他就发表文章,支持世界语,他的鲜明立场,给予我国世界语者以很大的鼓舞,并且受到国际世界语界的称赞。

鲁迅在《渡河与引路》一文中写道:我是赞成世界语的,要问赞成的理由,便只是依我看来,人类将来总当有一种共同的言语,所以赞成世界语。至于将来通用的是否世界语,却无从断定。大约或者便从世界语改良,更加圆满;或者别有一种更好的出现;都未可知。但现在既是只有世界语,便只能先学这世界语,现在不过草创时代,正如未有汽船,便只好先坐独木小舟;倘使因为预料将来当有汽船,便不造独木小舟,或不坐独木小舟,那便连汽船也不会发明,人类也不能渡水了。鲁迅在这篇文章中所持的客观立场是很令人信服的。

1923年8月,蔡元培先生在北京创办了一所世界语专门学校,邀请鲁迅去讲授《中国小说史略》。当时鲁迅在北大、北师大、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兼课,并且从事繁忙的创作和翻译工作,时间是很紧的,但鲁迅对学校负责人说:“论时间,我现在难于应允了,但你们是传播世界语的,我应帮忙,星期几教,我现在还不能确定。等一两天,我把时间支配一下,再通知你们。”第二天,鲁迅先生果然将通知送到学校,同意每周去上两节课,直到1925年这所学校停办为止。

在鲁迅的一生中,他对世界语的支持是多方面的。例如,1923年6月,他亲自将一笔捐款送给北京世界语学校,以后曾多次将自己所得的稿酬资助上海世界语学会和世界语杂志《世界》,更为感动的是,鲁迅对世界语翻译工作的关怀,还在北京世界语专门学校任教期间,他就勉励学员多翻译一些世界语的文学著作,他认为这也是为世界语本身的发展打基础的工作。他曾支持胡愈之、周作人、王鲁彦、孙用等人翻译世界语文学作品,并在自己创办的刊物上,为世界语的译作提供发表园地。

20世纪30年代,曾经是国内外世界语运动比较兴盛的年代。当时,我国的世界语者把世界语应用于民族解放运动和进步的文化运动,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为了更好地开展世界语运动。《世界》杂志曾于1936年8月写信给鲁迅,征询他对世界语的意见,当时鲁迅已身染重病,每天吐血。但是,鲁迅仍勉强支撑着给《世界》杂志社复了一封信。他在信中说:“我自己确信,我是赞成世界语的,赞成的时候也早得很,怕有二十年了吧。但是理由却很简单,现在回想起来:一是因为可以由此联合世界上的一切人——尤其是被压迫的人们;二是为了自己的本行,以为它可以互相绍介文学;三是因为见了几个世界语家都超乎口是心非的利己主义者之上。后来没有深想下去,所以现在的意见也不过这一点,我是常常如此的:我说这好,但说不出一大篇它所以好的道理来。然而虽然如此,它究竟会证明我的判断并不错。”

鲁迅的回信在《世界》杂志发表以后,使全国的世界语者深受鼓舞。遗憾的是,就在这封信发表的当月,鲁迅不幸与世长辞。他的这封信就成为留给我国世界语者的宝贵遗言。

鲁迅逝世以后,我国世界语者为翻译出版他的著作而努力工作。1937年冯文洛将《孔乙己》译成世界语发表在匈牙利出版的《文学世界》上,1939年世界语版的《鲁迅小说选》出版,解放以后又翻译出版了他的《野草》、《朝花夕拾》和全部小说《鲁迅小说集》,《中国报道》杂志还译载了他的一些杂文,对中国世界语者来说这是对这位伟大作家的最好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