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 · 友谊 · 相互理解

——世界语的百年理想和不懈追求

蔡 名 照

 

2004年之夏,世界语再次在中国引起广泛关注。7月24—31日,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位代表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第89届国际世界语大会。本届大会是新世纪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世界语大会。继1986年举行第71届国际世界语大会,北京再次迎来世界各国朋友。中国成为亚洲到目前为止唯一两次举办国际世界语大会的国家。

百年理想在曲折中发展

世界语(Esperanto,原意为“满怀希望的人”)是波兰眼科医生柴门霍夫博士1887年在印欧语系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国际辅助语。它的基本语法简单,拼写方便,富于表达,相对来说容易学习,有外语基础者学几个月后就有可能进行交谈。世界语不仅是一种可用于交流的语言工具,而且也承载着其创始人和世界语者追求人类平等和团结的理想,希望藉世界语消除国际交往的语言障碍,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一个多世纪以来,世界语的发展有其值得称道的历史。1905年,第一届国际世界语大会在法国海港城市布隆召开。1908年,全球世界语者的核心组织——国际世界语协会正式成立。195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决议,正式认可世界语在教育、科学和文化上的价值,认为世界语在国际学术交流和世界各国人民相互接近方面取得的成果与教科文组织的宗旨是一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宣布世界语的创始人柴门霍夫为“世界文化名人”,并与国际世界语协会建立了正式关系。198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决议,号召各成员和国际组织加强世界语在学校教学和国际事务中的应用。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各成员共同参与了“世界语百年大庆”。目前,国际世界语协会还同联合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欧洲理事会、美洲国家组织和国际标准化组织保持着正式的咨询关系。

在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中,世界语也经历了很多曲折。100多年间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突变,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都曾对世界语的发展产生影响。二战期间,希特勒以创始人柴门霍夫是犹太人为理由,认为世界语是犹太人的语言,禁止传播世界语。国际世界语大会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也曾一度中断。然而,追求和平、友谊和相互理解的世界语,追求善良和正义理想的世界语,在曲折中创造了语言发展史上的奇迹。

世界语诞生117年来,逐渐发展为成熟完善的语言,具有遍布全球的语言群体和丰富完备的表达方式。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实践,世界语现已广泛使用于政治、经济、文教、科技、出版、交通、邮电、广播、旅游和互联网等各个领域。国际世界语协会在62个国家有团体会员,个人会员分布在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统计,全世界懂得世界语的人数约在800万到1000万。随着过去100多年来人类社会生活的变化,特别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社会的到来,各国世界语者之间的沟通更加便利,对于面对面的交流和亲身体验的渴望也更加强烈。

虽然作为不属于任何民族的中立语言,世界语在推广普及过程中还有很多困难,但是作为一种仍处在成长阶段语言的世界语,已经为人类和平、友谊和相互理解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全球世界语者为此所付出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在新的世纪,世界语将为世界作出新的贡献,世界语在联合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洲联盟等国际组织和国家联盟中可以起到的桥梁语言的作用,将有助于建立公正、平等的国际语言新秩序。今年4月,欧洲议会在以投票方式决定是否将世界语作为自己的工作语言时,支持率已达43%。国际世界语协会主席雷纳托·科尔塞蒂对此评论说:“虽然没有成功,但我们已离世界语所主张的语言平等的目标越来越接近。如果欧盟采用世界语作为工作语言,将为联合国在工作中使用世界语提供借鉴作用。”可以肯定地说,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们将更深切地感受到文化多样化的可贵,世界语在推动语言平等、保护语言文化的多样性、维护世界和平等方面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国际世界语大会:传播文化、弘扬理想的载体

国际世界语大会是全球世界语者的聚会,其宗旨是加强世界语者之间的团结,推进国际世界语运动。在国际世界语大会上,不需要翻译,各国代表通过中立语言——世界语,平等地进行交流,体现了语言的平等和交流的自由。根据国际大会和会议协会(ICCA)的标准,每年有来自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代表参加的国际世界语大会属于大型会议。

在公众眼里,国际世界语大会是世界语运动的主要标志之一,因为通过国际世界语大会可以看到各国世界语者队伍的缩影,看到各种世界语活动的精彩画面。国际社会了解世界语运动的捷径之一就是观察国际世界语大会。每年大会议题与国际热点紧密相连,充分表现了世界语运动和世界语者个人对人类的和平、文化的关注,表现了世界语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关注。

国际世界语大会是传播各国、各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每年国际世界语大会的举办城市,被称为当年世界语运动的首都。在为期7天的会议期间以及会前会后的一段时间,举办城市和东道国都会成为全世界世界语者关注的焦点。各国世界语者参加大会,目的之一就是了解东道国的文化。他们学习当地语言,了解东道国的历史、文化、风俗,欣赏风景名胜,与当地人民密切接触。由于这些代表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属于不同的世界语组织,因此,回去后,所见所闻往往成为他们所在世界语组织的成员和亲友们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可以说,与会代表实际上成了在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传播文化的使者。

今年北京举行的第89届国际世界语大会,是以倡导“国际关系中的语言平等”为主题,旨在通过语言文化的交流促进世界和平。会议期间,组委会特意为大会准备了《感受中国·魅力北京》大型文化展览,以图片、文字图书等多种方式,向各国世界语者介绍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北京的城市建设、文物古迹、人民生活、文化艺术、民间工艺、2008年奥运会的筹备等各方面情况,以及新中国建立后在世界语书籍、期刊、世界语广播和网络等方面的成果,使得世界语者在中国首都这个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著名城市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领略到中国的独特魅力。组委会还将北京朝阳公园西侧一片秀美的园林景区正式命名为“世界语林”,作为第89届国际世界语大会的永久纪念物,表达了对全世界人民面向新世纪走向和平、友谊、团结的期盼。为期7天的大会取得了圆满成功,正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贺辞中所说,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语言背景的人们再次相聚北京,共商世界语发展大计,用共同的语言追求和平与发展这一共同目标,这对推动世界语的发展,对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进步,都将产生现实而深远的影响。

世界语在中国

像对待人类一切进步和正义的事业一样,世界语在中国也得到了支持和理解。著名语言学家、中国世界语界元老陈原曾作出这样的概括:“百年来世界语在中国的传播,跟社会改造事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是中国世界语运动跟东西各国不同的最显著特征,也是世界语运动在中国能够持续百年而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世界语运动的发展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变革紧密相连。20世纪初,世界语作为一种新思潮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被知识界所接受,在蔡元培、鲁迅、胡愈之、巴金等人的倡导下逐渐传播开来,中国世界语者开始积极探索如何用世界语为祖国服务。从“九·一八”事变后到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在“为中国的解放而用世界语”的口号指导下,中国的世界语者以世界语为武器,将国内的救亡运动和中国军民的抗战向国外作了广泛而深入的报道,为中国在很多国家争取到同情和支持。

新中国建立后,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世界语杂志《中国报道》于1950年问世,全国性世界语组织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也于1951年诞生,中国人开始用世界语向世界各国人民介绍新中国的崭新面貌。1963年,陈毅副总理参观“世界语对外宣传工作汇报展览”并出席全国世界语工作座谈会。他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表示:“世界语工作我很佩服,国务院、中共中央很感谢。这个部门的工作不是可有可无的,是必须做的,要大发展。”1964年,中国世界语广播开始对欧洲广播,现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每天用世界语向全球播出1小时节目。几十年来,中国的世界语媒体和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做了大量工作,获得了国际世界语群体的普遍认同,在这一群体中为中国树立了良好形象。

改革开放以来,世界语运动在中国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在1980年正式加入国际世界语协会,国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纷纷建立世界语协会。世界语不仅通过官方机构为对外介绍中国服务,还为丰富个人生活内容服务,世界语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发挥了更加广泛的作用,通过世界语进行的民间交往不断增加。2003年10月第5届全国世界语大会提出了“运用世界语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成为中国世界语运动在新世纪的目标。

刚刚闭幕的第89届国际世界语大会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良好开端。大会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担任大会最高监护人并为大会致书面贺辞。吴邦国在贺辞中说,100多年来,经过一代又一代爱好和平的各国世界语者的辛勤努力,世界语得以完善和发展。现在世界语在文化交流、信息传播、科技合作等方面已成为一个有效的载体,在频繁的国际交往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世界语传入中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世界语在中国正在得到长足发展。中国为世界语的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担任大会筹备委员会名誉主任并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他指出,国际世界语大会是了解不同国家、不同人群、不同民族的好机会,本届大会将帮助大家了解和理解中国和中国人民,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更好地相处,共同建设更美好的世界。大会发表的《北京宣言》高度评价了中国政府以争取公正和多元的国际间相互理解为目的,支持世界语的教学和使用。国际世界语协会主席科尔塞蒂评价说,“中国政府对世界语运动的支持,也使人们意识到,中国的发展目标同世界语的反对强权、追求和平与平等的发展理念是比较吻合的”。

毛泽东同志早在1939年曾为延安世界语展览作过这样的题词:“我还是这一句话,如果以世界语为形式,而载之以真正国际主义之道,真正革命之道,那末,世界语是可以学的,是应该学的。”在和平发展的理念逐渐被更多的人理解和接受的今天,世界语可以发挥新的更大的作用。对内,世界语可以为塑造面向世界的中国人,促进中国人的全面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更多国家的人民,提供更多对外交往的机会,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多获取信息的渠道。对外,世界语可以为树立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为对外宣传事业作出新的贡献。无论是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这个全国性的社团组织,还是中国网世界语版、《中国报道》电子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世界语部等世界语媒体,包括所有的中国世界语者个人,都肩负着在国际世界语界树立中国的良好形象的任务。中国世界语者应该继续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当好民间外交的使者,继续加强国内世界语组织和个人的对外交往,增进遍布世界各国的世界语组织和个人对我国的理解和支持,为发展中国人民同各国世界语者之间的友谊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兼中国外文局局长、第89届国际世界语大会筹备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