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届IFEK上的两位老朋友

天津世协王景荣

 

有幸参加了在上海召开的第58届国际铁路员工世界语大会,并在会议期间见到了很多国内外的老朋友,其中包括中国铁路世界语协会会长李森老和1986年在北京召开的第71届国际世界语大会上认识的老朋友汉斯.辛德勒(Heinz?Schindler)先生。

李森老长期在呼和浩特生活工作,但他是天津人,所以我们是老乡。在十几年前的一个夏天,韩祖武老师、我及我的先生一起去呼和浩特看望过李森老,同时也结识了呼市世协其他的世界语朋友。最近的几年里,因为参加各种会议同李老多次相见,对他印象最深的是,作为全国铁路世协的会长,以他83岁的高龄,身患慢性疾病,却能坚持主持铁路世协的工作,并经常出席各种国内、国际性的会议,而且总是保持者精神矍铄、

声音洪亮,为世界语事业一丝不苟、满腔热情地工作着。不仅如此,李老还想方设法地资助各地世界语者参加国内、国际大会。这次大会,李老就资助了包括我在内的不下四、五位国内的各地世界语者参加会议。李老经常讲:我就是要在有生之年,通过我的工作,让更多的年轻人参加到世界语活动中来,让中国的世界语事业与队伍不断壮大。为了支持李老的工作,李老的夫人也在重病初愈的情况下,千里迢迢陪同李老一道来沪参会。这次的国际铁路大会是第一次在中国召开,其发起及诸多的准备工作和所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大会的召开是非常成功的,并且得到了与会各国世界语者的好评。这除了全国世协领导的指导、支持、上海世界语协会通力合作以外与中国铁路世协的全力投入密不可分,这其中李森老所做的工作是功不可没的。

85岁的辛德勒先生是一位退休多年的德国老铁路工作者。在退休后的二十多年里,他几乎每年都参加国际世界语大会和国际铁路员工世界语大会。到目前为止,他因为参加国际大会,已经周游了一百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十年来,他几乎每次都邀请一、两名发展中国家的世界者参加国际大会,这已经成为他参加国际大会的特点之一,他曾经多次邀请我和苏州的世界语者王学一起或分别同他一道参加国际大会,并且在会前或会后还访问了他的家乡及周边几个国家。这次大会老先生邀请了保加利亚的世界语者Ivanka。 Ivanka善良、开朗,世界语讲得非常流利,我们很快成为了好朋友。老先生每次参加国际大会都很积极,报名的顺序都在前十名;而且每次参加国际大会都要给大会捐款,作为对世界语的支持。这次大会他捐赠了3000欧元给大会组委会。每次大会期间他都要号召各国的世界语朋友加入大会的Societo Zamenhof,这个组织实际上也是给UEA的活动经费捐款,因为每个参加者都要事先付一定的费用。老先生没有子女,他说他夫人活着的时候,他们就商量好,一不买房,二不买车,所赚的工资,除了生活的必须开销外,全部用于参加国际世界语大会及旅游。十几年前,老先生的夫人因病去世,按照的德国的福利制度,老先生可以继续享受夫人生前的退休费,虽然收入增加了,但老先生仍坚持过去的原则,不买房置车,而是投入了更多的钱去支持世界语事业。现在老先生已经成为国际世协、中国世协及国际铁路世协小有名气的世界语者,国际铁路世协还给他颁发了终身荣誉奖。现在每当召开国际大会,无论是本国朋友还是外国朋友,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大家都亲切的叫他汉斯。有一次我问他有没有寂寞的时候,他摇摇头说,他很忙很充实很快乐。

李森老和辛德勒先生的经历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与他们的年龄相比,我都可以算是年轻人了,可我为世界语都做了什么?我有时在想,人究竟应该怎样活着才算充实和幸福,才算有所作为?伟人毕竟是极少数,如果我们作不了伟人,做不了惊天动地的大事,何不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像李森老和辛德勒先生那样,为世界语事业踏踏实实地多做些工作,多作些贡献呢?

编后话:

李森和辛德勒要算是本次大会上年龄最大的参会者和会议组织者。两位老人虽来自不同的国家,但对世界语的热爱和执着却很相似。李森德高望重,他用他的热情感染和影响着周围的人们。去年在福建泉州召开的第六届全国世界语大会上,他因多年来为世界语运动所做的贡献而获全国世协颁发的“中国世界语运动特殊贡献奖”,在本次大会的开幕式上他又被授予“国际铁路联盟荣誉会员”称号。本次大会上专业讨论的很多论文文稿都是出于李森老之手。

辛德勒将他对世界语的热情融于慷慨资助世界语者和世界语组织的举动之中,他曾说“我将我的钱用于需要帮助的世界语者,同时我收获了亲情般的关怀”。

在这里我们对世界语运动所做的贡献表示感谢!祝愿两位善良的老人健康长寿!